近年来,聊城市围绕建设人民满意交通,认真听取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,全面启动普通国省道路灯照明工程,累计实施路灯照明工程173.22公里,完成投资8097万元,市城区至各县(市、区)城区之间普通国省道实现路灯照明全覆盖,其余751.5公里、总投资2.27亿元的普通国省道二期照明工程正在推进。同时,试点推进路灯照明工程向农村公路延伸,今年以来累计实施农村公路路灯照明工程160公里,完成投资1550万元。路灯照明工程的深入实施,进一步增强了公路出行安全保障,显著提升了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和满意度。
一、实施背景
聊城市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,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门户。近年来,聊城市委、市政府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摆在“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”先行位置来抓,交通面貌日新月异。截至2020年底,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1056公里,其中高速公路7条共474公里、普通国省道17条共1184公里、县乡道4386公里、村道15012公里,公路密度241.6公里/百平方公里,居全省前列。日益缜密的交通路网,为聊城发展带来巨大的优势。
随着路网的不断延伸和车流人流的日益增加,群众的出行开始由“走得了”向“走得好”“走得放心”的更高需要转变。特别是在党史学习教育和“三遍访”活动征求意见中,很多群众反映盼望城外的路也能像城里一样灯火通明、安全畅通。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需要的向往,进一步提升公路服务能力和水平,营造更加安全的交通出行环境,路灯照明工程随之提上日程。市委、市政府牢固树立“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”的理念,果断决策,迅速部署,路灯照明工程在全市有序推开。
二、主要做法
(一)明确任务,压实责任。聊城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路灯照明工程,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,分管领导定期进行调度。明确由市交通运输局、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牵头负责,各县(市、区)政府、市属开发区管委会为实施主体,要求2021年10月底前完成市城区至各县(市、区)城区之间普通国省道路灯照明一期工程,同时加快推进其余751.5公里普通国省道照明二期工程,鼓励有条件的县(市、区)试点推进农村公路路灯照明工程。
(二)因地制宜,科学规划。为既确保亮化效果又节约资金,聊城市通过邀请专家座谈、听取群众意见等形式,结合实际进行反复论证,确定普通国省道一级公路实行双侧对称设置、二级公路实行单侧设置,选用LED箱变路灯。鉴于普通国省道里程长、投资大,全市分两期进行组织实施,其中,一期市城区至各县(市、区)城区国省道路灯照明工程由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统一组织设计,二期其它国省道路灯照明工程由各县(市、区)自行设计。对于试点推进的农村公路路灯照明工程,根据路面较窄、车流量小的特点,推荐选用LED太阳能板供电路灯。
(三)民生工程,政府买单。小路灯,大民生。为把这一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好,聊城市在各级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,挤出专项资金用于公路照明工程。其中,市城区至各县(市、区)城区国省道新建路灯照明工程建安费用由市、县两级财政各承担一半,其余国省道路灯照明工程建安费用由沿线县(市、区)财政分别承担。东昌府区在试点推进农村公路路灯照明工程中,各镇(街道)自筹近500万元资金,专项用于路灯照明工程,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的夜间出行问题。
(四)属地管理,企业维护。国省道路灯照明工程建成后,其运营维护由属地县(市、区)政府,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负责,施工单位负责质保期内的维修。农村公路路灯照明工程采用“政府投资+村庄监管+企业服务”的模式,以村为单位划分责任路段,如有损坏由村报镇公路办,然后反馈给中标的建设企业,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,运营维护费用由建设企业承担。
三、工作成效
(一)群众安全出行有了保障。据交警部门统计,黄昏和黎明两个时段,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。实施路灯照明工程,能够有效衔接这两个时段的光线过渡,大大减少交通事故发生,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。据交警部门统计,我市2021年国庆期间交通事故起数、死亡人数较去年同比分别下降了58.67%、72.22%。
(二)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。群众反映,现在村里的路灯亮起来了,外出务工早出晚归更加放心,路边广场跳广场舞、打太极拳的村民也越来越多,群众的生产生活更加便利。东昌府区侯营镇自实施路灯照明工程以来,已经连续2个月在全区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排名第一。
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